关于印发信息工程分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价
作者:城市学院信息工程分院 来源:城市学院信息工程分院 时间:2011-03-11 浏览:
温城院信息〔2011〕1号
关于印发《城市学院信息工程分院教师教学
质量评价制度》的通知
分院各部门,各系:
现将修订后的《城市学院信息工程分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城市学院信息工程分院
二○一一年三月十日
主题词:评价 制度 通知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信息工程分院办公室 2011年3月10日印发 |
信息工程分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的通知
根据“城市学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制度”要求,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教学相长,提高质量”。教学质量评价工作要有利于引导和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改革和创新,充分发挥教师的个人专长,鼓励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努力进行探索和尝试;教学质量评价工作要坚持将严肃、认真、科学、合理的考核与监督指导相结合,重在改进提高。
学院规定教学质量评定主要由学生、分院教学质量管理与评定小组对课堂教学质量评分两部分组成,其中学生评价占40%、分院评价占60%。
分院教学质量评定主要由督导、分院教学质量管理与评定小组对课堂教学质量评分两部分组成,其中督导评价占40%、分院评价占60%。
(一)督导对教学质量评分主要由督导通过课堂听课来进行评议。理论课堂教学依据教学态度、教学方法、课堂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教学手段、教学语言、教学仪态、教学文件等九个方面进行评分;实践课堂依据教学态度、课堂管理、实验讲解、实验内容、实验指导、实验记录、实验效果、教学语言、教学仪态、教学文件等共九个方面进行评分;体育课堂。督导听课采用理论(实验、体育)教学质量评价表(附件1、2)
(二)分院对教学质量评分由分院教学质量管理与评定小组根据根据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各方面表现予以评定。考察的内容包括:
1、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方面的表现;
2、教师参与专业与课程建设的投入与作用;
3、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案、讲稿、课件、教材及教辅材料、课外辅导、出卷、改卷与试卷分析等,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评价参照附录3、4;
4、教师参与教研教改以及系和分院等各项活动的投入与作用。
5、教学检查情况、教学纪律管理与教学效果等。
(三)对于在学院一级等相关部门的各项教学检查中,以正式形式给予通报批评的教师予与在教师质量评定总分中扣分处理(2-10分)。
(四)对于立项的院级以上项目未能完成并作为取消处理者在教师质量评定总分中扣分处理(1-5分)
(五)教学质量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
分院对教师教学行为的监控与管理,遵照《温州大学城市学院教学工作规范》执行,分院对教师相应的教学行为进行管理时,总体依据学院有关的规定等。
附件:1、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理论教学质量评价表
2、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实验教学质量评价表
3、理论课教学工作规范要素分解表
4、实验课教学工作规范要素分解表
附件1: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理论教学质量评价表
课程名称 |
|
授课教师 |
|
||||||||
课程性质 |
|
开课部门 |
|
授课班级 |
|
||||||
上课时间 |
20 年 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节 |
上课地点 |
|
||||||||
教学纪律 |
教 师 |
学 生 |
|||||||||
迟到(分) |
早退(分) |
应到人数 |
实到人数 |
迟到人数 |
早退人数 |
缺课人数 |
|||||
|
|
|
|
|
|
|
|||||
评 价 项 目 与 指 标 |
|||||||||||
项 目 |
分值 |
评 价 指 标 |
得分 |
||||||||
教学态度 |
20 |
授课态度认真,备课充分;讲课投入,仪表端庄,言行文明;课堂管理有效。 |
|
||||||||
教学内容 |
20 |
讲课内容充实丰富,能引进新知识;重难点把握得当。 |
|
||||||||
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
30 |
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不照本宣科;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师生互动良好。 |
|
||||||||
教学效果 |
30 |
课堂吸引力强,课堂气氛好;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论及技能掌握好。 |
|
||||||||
总 分 |
|
||||||||||
评 价 意 见 与 建 议 |
|||||||||||
评价人(签名): |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理论教学质量评价表 续表
课 堂 教 学 情 况 记 录 |
记录人(签名): |
附件2: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实验教学质量评价表
课程名称 |
|
授课教师 |
|
||||||||
课程性质 |
|
开课部门 |
|
授课班级 |
|
||||||
上课时间 |
20 年 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节 |
上课地点 |
|
||||||||
教学纪律 |
教 师 |
学 生 |
|||||||||
迟到(分) |
早退(分) |
应到人数 |
实到人数 |
迟到人数 |
早退人数 |
缺课人数 |
|||||
|
|
|
|
|
|
|
|||||
评 价 项 目 与 指 标 |
|||||||||||
项 目 |
分值 |
评 价 指 标 |
得分 |
||||||||
教学态度 |
20 |
授课态度认真,备课充分;讲课投入,仪表端庄,言行文明;课堂管理有效。 |
|
||||||||
实验准备 |
20 |
实验内容安排合理,与理论课程联系紧密;重难点把握得当。 |
|
||||||||
实验指导 |
30 |
示范操作规范,讲解准确到位;善于因材施教,指导耐心细致。 |
|
||||||||
实验评价与效果 |
30 |
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结果分析;能较好掌握实验理论与基本操作技能。 |
|
||||||||
总 分 |
|
||||||||||
评 价 意 见 与 建 议 |
|||||||||||
评价人(签名): |
|||||||||||
注:教学事故由教学科研部进行认定,出现一般及轻微教学事故者评价成绩不能超过90分,出现严重教学事故者不能超过60分。
附件3: 理论课教学工作规范要素分解表
项目 (标准分) |
要 素 |
权 重 |
标 准 |
课前 环节 (20分) |
1.课前准备 |
0.1 |
教师提前到课堂,准备好多媒体课件,迎接同学准时上课。 |
2.教学大纲 (对新设课 和选修课权重0.3) |
0.1 (0.3) |
内容科学、规范,能根据学院培养目标定位适时调整,更新;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的目标要求,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的一体化。 |
|
3.教学进度表 (对新设课和选修课权重为0.2) |
0.4 (0.2) |
认真、细致、规范,安排科学合理,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
|
4.教案 |
0.2 |
教案的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明确,教学思路与过程安排科学清晰,起到教学组织和管理作用。 |
|
5.讲稿 |
0.2 |
讲稿认真,系统性、科学性强,信息量足,有更新内容。 |
|
课堂 教学 环节 (50分) |
6.教学基本功 |
0.1 |
教态朴实、稳重,使用普通话,语言精炼、生动、准确;板书层次分明、工整,图例规范,布置恰当或电教手段使用恰当,其组织结构与呈现方式应该适合教学需要,文字、图象清晰,效果好 |
7.教学内容 |
0.1 |
符合教学大纲要求;讲授知识准确、丰富,重点突出,难点讲授清楚,结合实际。 |
|
8.过程组织 |
0.15 |
思路清晰,新旧知识的衔接、各教学环节的转化和安排、课堂小结的处理等恰到好处,重视调动课堂的积极氛围。 |
|
9.教学方法 |
0.15 |
采用启发式、参与式或合作式教学,理论联系实际,重点突出,难点处理得当,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
10.教学手段 |
0.1 |
有效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做到直观、生动、信息量大。 |
|
11.知识传授 |
0.15 |
充分体现基础性、系统性、科学性、先进性和综合性的结合;使用先进教材。 |
|
12.能力培养 |
0.15 |
注重自学、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突出思路、观点、方法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
|
13.教书育人 |
0.1 |
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创新和创业精神培养以及人文、心理素质的养成。 |
理论课教学工作规范要素分解表(续表)
项目 (标准分) |
要 素 |
权 重 |
标 准 |
课后 教学 环节 (20分) |
14. 综合成绩评定 |
0.1 |
根据记载的学生考勤、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平时测验、实验与实际操作等情况以及其中考试成绩等综合确定学生的成绩,综合成绩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质量 |
15. 成绩考核 |
0.3 |
考核内容符合大纲要求,题目难易度适当,有足够区分度;A、B试卷重复率按分值计文科不超过20%,理科不超过10%;试卷格式标准、规范;试卷评阅客观、公正、准确,批改时一律用加分表示;考核结果符合正态分布(不含取消考试资格、缓考学生),平均成绩处中上等。 |
|
15.监考 |
0.1 |
严格履行监考人员职责,考场纪律管理到位。 |
|
16.作业布置与批改 |
0.3 |
教学进度表中“作业布置”栏充实饱满,批改认真,全批全改,有成绩记载; |
|
17.辅导答疑 |
0.2 |
定期安排辅导答疑,时间安排充分,辅导耐心细致,受到学生好评。 |
|
教学 秩序 (10分) |
18.教学仪态 |
0.2 |
衣着整洁,仪表大方。教师治学严谨,为人师表,教态端正、言行文明、原则上不坐着讲课。 |
19.教学自我管理 |
0.3 |
教师无在教室吸烟、用餐或吃零食行为,将手机关至震动或无声状态,授课过程中无接听手机或阅读短信,无中途离开教室,无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其他事情。 |
|
20.课堂管理 |
0.5 |
能严格按照学生课堂教学管理秩序的规定进行考核,课堂气氛活而不乱,秩序井然;具有较强的驾驭课堂能力。 |
说明:1、本分解表是学院、分院对理论课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管理的依据;
2、本分解表作为理论课教学要求,要求全体教师熟知,以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
附件4: 实验课教学工作规范要素分解表
项目 (标准分) |
要 素 |
权 重 |
标 准 |
课前 环节 (20分) |
1.课前准备 |
0.1 |
教师提前到实验室,准备好实验教学所需器材、课件,迎接同学准时上课。 |
2.实验教学大纲 (对新设课和选修课权重0.2) |
0.1 (0.2) |
实验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相适应,与实验学时相适应;实验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对实验项目进行合理地重组、整合和优化,教学内容有适当的外延和补充,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符合标准,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
|
3.实验项目运行表 (对新设课和选修课权重为0.2) |
0.3 (0.2) |
认真、细致、规范,安排科学合理,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
|
4.教案 |
0.2 |
教案规范详细,实验难点和重点明确、突出,注意事项详细。熟悉实验步骤。能认真预做新开实验项目。 |
|
6.实验指导书 |
0.3 |
选择适用或自编有特色的实验指导书并及时更新。 |
|
课堂 教学 环节 (50分) |
7.学生预习 |
0.1 |
实验预习报告书写认真规范,内容全面。 |
8.内容讲授 (无第7项指标该项权重为0.3) |
0.2 |
讲授全面、精炼,有启发性,且重点突出,难点解析透彻,注意事项强调充分。 |
|
9.实验指导过程 (无第11项指标该项权重为0.45) |
0.3 |
示范操作规范,有条不紊,讲解准确到位。学生操作时巡回指导,指导耐心细致,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解决,善于因材施教和启发诱导,注重能力培养。 |
|
10.实验记录 |
0.15 |
教师实验指导记录详实;准确、完整填写实验教学工作日志。 |
|
11.实验原始数据记录 |
0.15 |
学生实验原始数据记录完整、规范;指导教师认真细致检查学生数据,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实验原始数据记录有指导教师签字。 |
|
12.教书育人 |
0.1 |
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创新和创业精神培养以及人文、心理素质的养成。 |
实验课教学工作规范要素分解表(续表)
项目 (标准分) |
要 素 |
权 重 |
标 准 |
课后 教学 环节 (20分) |
13.实验报告 |
0.6 |
指导学生编写内容详实、形式规范、总结分析完善的实验报告。对全部报告认真、及时地批改,并在批语中帮助学生分析报告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改进学习,养成严谨治学的作风。注意从实验报告中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不断改进实验教学。 |
14.考核与综合成绩评价 |
0.3 |
独立设课的实验考核内容符合大纲要求,成绩符合正态分布,平均成绩处中上等;课内实验综合成绩评价符合《城市学院实验教学规程》要求。 |
|
15.监考 |
0.1 |
严格履行监考人员职责,考场纪律管理到位。 |
|
教学 秩序 (10分) |
16.教学仪态 |
0.2 |
衣着整洁,仪表大方。教师治学严谨,为人师表,教态端正、言行文明。 |
17.教学自我管理 |
0.3 |
教师无在实验室吸烟、用餐或吃零食行为,将手机关至震动或无声状态,授课过程中无接听手机或阅读短信,无中途离开教室,无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其他事情。 |
|
18.课堂管理 |
0.5 |
能严格按照学生课堂教学管理秩序的规定进行考核,课堂气氛活而不乱,秩序井然;具有较强的驾驭课堂能力。 |
说明:1、本分解表是学院、分院对实验课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管理的依据;
2、本分解表作为实验课教学要求,要求全体教师熟知,以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