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就业

当前位置:信息工程学院 > 学工天地 > 创业就业

芯” 就业|就业服务进书院之为信息工程学子点亮职业航向

作者:信息工程学院  来源: 时间:2025-10-18 浏览:

在 “芯” 就业系列之就业服务进书院活动中,马玉群老师针对大四冲刺期明确提出 “优化简历、备战面试” 的核心任务。为进一步落实这一指导方向,帮助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将职业规划转化为求职竞争力,结合 IT 行业招聘趋势与学生实际需求,特推出简历撰写专项指导,助力学子打造能敲开企业大门的 “优质名片”。

当前 IT 行业两极分化显著,企业招聘标准不断提高,不仅看重专业能力,更注重综合素养与实践经验的结合。一份贴合岗位需求的简历,成为学生从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基于马老师提出的 “三维核心竞争力” 与 “四年成长规划”,此次指导从行业需求出发,为学生梳理简历撰写的重点与方法。

精准定位岗位需求是简历撰写的首要前提。针对 AI、云计算、大数据等人才缺口大的新兴领域,简历需突出对应核心能力。其次避免单纯罗列课程,而是将专业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例如 “运用计算机网络原理知识,参与校园局域网搭建项目,解决 200 余名用户网络延迟问题”,让 HR 直观看到能力落地成果。

简历内容搭建需紧扣 “AI 协同、行业认知、伦理判断” 三维核心竞争力。马老师还提出在 “AI 协同能力” 方面,需量化成果,如 “参与校园智能考勤系统开发,负责 AI 人脸比对模块,使用 Python 调用 OpenCV 库,将识别准确率提升至 98%,考勤效率提高 3 倍”;“行业认知能力” 可通过实习、行业报告学习体现;“伦理判断能力” 虽不直接关联技术,却能体现 “德才兼备” 特质,可补充 “参与‘数字助老’志愿服务,教 200 余名老人识别网络诈骗信息;修读《IT 伦理与法律》课程,完成‘AI 数据隐私保护’优秀报告” 等内容。

简历结构优化需遵循 “四年成长轨迹”,展现能力进阶。“教育背景” 部分,除院校、专业、成绩外,优先列出与目标岗位匹配的核心课程,如 “人工智能导论(92 分)、Java 程序设计(90 分)”;“实践经历” 是重中之重,需按 “STAR 法则” 撰写,以大三项目经历为例:“情境:为解决校园图书馆找书难题,组建 5 人团队开发智能找书系统;任务:负责后端开发,设计数据库与 API 接口;行动:“技能证书” 筛选与岗位相关的计算机二级、阿里云 ACP 认证等,避免堆砌;“个人项目 / 作品集” 附上 GitHub 链接或演示视频二维码,呼应马老师 “整理个人作品集” 的建议。

此外,马老师还特别提醒学生规避三大误区:一是避免过度堆砌技术名词却无案例支撑,如仅写 “掌握 Python” 而不说明应用场景;二是杜绝细节错误,如代码语法问题、时间线矛盾,建议提交前请专业课老师或学长审核;三是控制简历篇幅在 1-2 页,删除与岗位无关的大一社团经历。

此次就业服务进书院活动,为信息工程学院学生搭建了专业的职业指导平台,有效助力学生提前规划、主动成长。未来,学院将持续聚焦学生就业需求,开展更多针对性就业服务活动,陪伴学生在职业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实现理想目标。

95b100341d9983f08801672b42df176e.jpg

f60d733820d6f79aa66beb2cc9a0c926.jpg

2057c295776b1cbd8e7a6508b39f9e57.jpg

ec4b3f2f0e5146599009e0182b258ad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