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就业

当前位置:信息工程学院 > 学工天地 > 创业就业

“芯”就业|就业服务进书院之青年成长与职业规划

作者:信息工程学院  来源: 时间:2025-10-12 浏览:

  为帮助信息工程学院学生明晰职业发展方向,提前规划大学成长路径,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9月19日下午,“芯”就业系列之就业服务进书院活动首站在文博书院A举办。本次活动以“青年成长与职业规划:以五四导师经验为引,探索未来发展路径”为主题,特邀吕宗宝老师担任主讲嘉宾。吕老师结合五四时期导师育人理念与当下就业市场趋势,为在场学生带来了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指导分享。

  2025 届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达 1270 万人,就业竞争白热化。IT 行业两极分化显著:传统软件开发、测试岗位需求萎缩,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领域人才缺口大。企业招聘标准提高,不仅看专业能力,更重综合素养与实践经验结合,学生需提前规划提升竞争力。

  IT 行业人才需求正重构,从业者需实现三大转变:从 “工具使用者” 到 “AI 协作者”、从 “技术专才” 到 “业务通才”、从 “代码工人” 到 “创新驱动者”。既要掌握 Python/Java 编程等硬技能,也要具备提示工程等人机协作能力。同时,需警惕过度依赖 AI 导致深度思考下降,建议每周安排无 AI 编码训练,平衡工具使用与基础能力培养。

  结合五四导师“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指导思路,吕宗宝老师为不同年级学生量身打造了“四年成长 规划蓝图”,让职业规划更具可操作性:

  大一探索期:完成角色转变,通过技术社团、行业讲座了解 IT 行业,培养学习习惯与专业兴趣。

  大二深耕期:明确技术方向,避免单一技术定义方向的误区,积累计算机基础与技术广度。

  大三实践期:通过企业实习、项目开发,将理论转实际能力,积累实战经验。

  大四冲刺期:优化简历、备战面试,整理个人作品集,实现高质量就业或深造。

  吕宗宝老师结合五四 “德才兼备” 理念强调,当代学生需构建 “AI 协同、行业认知、伦理判断” 三维核心竞争力以实现 “不可替代”。AI 协同能力可通过校内 AI 项目、工具课程提升,体现在项目质量与工具效率;行业认知能力需主动了解业务与市场,通过读报告、企业开放日等积累,加深技术落地业务的理解;伦理判断能力可借伦理课程、志愿服务培养,坚守正向价值观,体现五四 “家国情怀”。 

  分享最后,吕宗宝老师他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主动向专业课老师请教技术问题,参与书院组织的职业指导活动,借助实习推荐平台寻找实践机会,在“主动探索”中培养持续学习能力。

 此次就业服务进书院活动,为信息工程学院学生搭建了专业的职业指导平台,助力学生提前规划、主动成长。学院将持续聚焦学生就业需求,开展更多针对性的就业服务活动,陪伴学生在职业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实现理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