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公告

当前位置:信息工程学院 > 学生公告

信息工程学院“e路同行”网络思政教育第2期|敬畏自然,尊重生命

作者:信息工程学院  来源: 时间:2020-02-12 浏览:


自2019年12月8日出现第一例冠状病毒疑似案例,截止2020年2月12日,全国累计确诊44742例,疑似16067例,重症8204例,死亡1114例。此次病毒的起源,与17年前的非典起因极其相似:仍然是缘于当地人们使用野生动物,各种野生动物聚集在肮脏恶劣的环境中,本来不传人只传动物(或特定种类动物)的病毒发生了变异,能够传染给人了。

366feaa9f58d575cdd145c5e6b3c009

2020年2月9日晚,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召开第18场新闻发布会,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科研攻关组专家陈焕春教授表示:新冠病毒可能存在于多个中间宿主。当今日新发传染病78%与野生动物有关,要尽量少养野生动物,更不能吃野生动物。

尊重生命:与野生动物身上病毒的博弈

世界范围内,艾滋病、埃博拉病、鼠疫、SARS非典肺炎、禽流感、莱姆病、猴痘、尼巴病毒、亨德拉病毒、西尼罗河热等疾病的传播与野生动物有密切关系。各种野生动物身上的病毒无数次侵袭人类,带走了近亿人的生命,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IMG_258

IMG_259

IMG_260

IMG_261

其中,17年前的非典(SARS)的主要宿主是中华菊头蝠,2002年末至2003年,SARS冠状病毒疫情从中国广东暴发,并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当时果子狸被认为是元凶遭大规模捕杀。时隔10年,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分离到一株和SARS病毒高度同源的SARS样冠状病毒,进一步证实了中华菊头蝠是SARS病毒的源头。

病毒的目标是生存及繁殖,病毒入侵后,野生动物靠自己免疫系统与病毒对抗,在漫长的对峙过程中,双方形成共生关系。而当人类通过接触、食用野生动物,人类体内的免疫系统与病毒狭路相逢。于是,我们遭遇了一场场生死之战。

 

敬畏自然:人类力量与生态环境的平衡 

以前,人们总以为科技的力量、人类的智慧可以战胜一切。但因为人们破坏生态环境而遭受一场场危机之后,我们才明白,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是多么渺小而无助。

    澳大利亚山火

3e98c99c90e3fd982470c23ff7ce4bb

5个月前发生在澳大利亚的大火,仍未被扑灭,截止2月份,过火面积达1030万公顷,已经夺去了近10亿动物的生命,大火以一种不可控的姿态越烧越旺,连首都堪培拉也遭到大火威胁,民众纷纷逃离家园。


 

非洲蝗灾

49d077513b30bef6faa41292cdae80b

 

经受25年来最严重的蝗灾,铺天盖地而来的3600亿只蝗虫,正疯狂吞噬农作物,所到之处,片甲不留。联合国警告说,这场蝗灾可能回引发东非国家的人道主义危机,已有2000万人面临粮食问题。

其他灾害

 

还有1月份美国流感,1月7日波多黎遭遇102年来最强地震,1月29日北美加勒比海爆发7.7级地震……

 

正如2019中国首部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中这段话说的一样:“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只不过是一场火灾,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同学们,大自然与人类的命运本是共同体,世界上所有生命,也是一荣俱荣。澳大利亚山火还在燃烧,新冠肺炎病毒还在肆虐,是时候该反思了。

我们倡议:保护动物,保护自然环境。

                                    图文  信息工程学院 胡施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