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工-通知】信息工程学院关于开展2024年春季学期优秀心理情景剧、心理短视频大赛的通知
作者:信息工程学院 来源: 时间:2024-04-13 浏览:
各班级:
为进一步丰富我校心理育人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在心理育人过程中的作用,引导广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意识,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传递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心理观念,同时激发大学生的创意与热情,决定开展2024年春季学期优秀心理情景剧、心理短视频大赛。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心理短视频
一、比赛主题
“心之镜:探索内心世界”
二、比赛时间
2024年4月15日-2024年4月30日
三、参赛对象
信息工程学院全体学生
四、参赛要求
1.心理短视频应紧贴新时代大学生心理需求,情节合理、内容丰富、事件具体,力求反映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生命感悟方面的心理现象,深刻反映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冲突、体验和成长。
具体主题可从以下四个方面选择:
(1)自我认知类:我是谁、我将来能做什么、我的价值是什么等。
(2)学业学习类:考试压力、考试焦虑、学习方法、学习动力、学习习惯、职业规划。
(3)人际交往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情感恋爱、家庭关系,缺乏交往技能等
(4)情绪认知类:情绪管理、表达,抑郁、焦虑状态或心理问题等。
2.作品形式不限,时间(包括片头、正片、片尾、花絮等)限定在5分钟以内。视频内容要求呈现人物、事件、内心冲突,紧扣主题,体现人物心理成长。
3.作品提交格式统一为MP4视频,横屏(16:9),画质清晰、声音清楚、编辑完整、播放流畅、音乐齐全,可视性强,需标注字幕,不带角标、台标、水印或Logo。视频中应含有片名、主创团队名称、演职员(导演、编剧、演员、摄像、剪辑和后期等)姓名或化名等要素。
4.如有使用外语(语种不限)进行声音录制,需同步呈现双语字幕。
5.参评作品要求为原创作品,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严禁剽窃他人作品,不得翻录他人的作品,一经查证取消参赛资格;原则上不允许截录其他影视作品片段,如有必要请在剧本、正片部分或片尾部分标注声明。
6.每小组参赛学生不超过8人,视频内出镜人数不限。
五、评选标准
1.主题与内容(60分)
(1)主题明确且与心理学相关(30分):短视频的主题应直接关联到心理学领域,能够体现心理学知识或应用,且主题明确,易于理解。
(2)内容丰富且有深度(20分):短视频内容应充实、完整,能够深入挖掘心理学主题,展现出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3)创新性(10分):鼓励参赛者提出新颖的观点、方法和表现形式,以独特的视角展现心理学主题。
2.技术表现(30分)
(1)视频制作质量(10分):画面清晰、稳定,色彩饱满,音效清晰,无杂音,剪辑流畅,无明显的制作瑕疵。
(2)表现力(10分):短视频应能够生动地展现心理学主题,通过影像、声音等元素有效传达情感和信息。
(3)创新性技术运用(10分):鼓励参赛者运用新颖的拍摄手法、剪辑技巧或特效处理,提升短视频的艺术表现力和观赏性。
3.观众反响(10分)
专家评价(10分):由专业评委对短视频进行评分,主要考察其在心理学领域的专业性和艺术性。
根据评分结果推选出学院奖项,择优推荐参加校级比赛。
六、相关要求
参赛队伍需在4月30日15点前以“班级+心理短视频”命名,打包以下材料发送至文明建设部邮箱xxgcxywmjsb@163.com。
需上交的材料清单:1.《温州商学院心理短视频大赛作品信息表》(附件1);2.心理短视频视频(高清);3.短视频海报,应图文并茂且突出主题,尺寸为60*80,竖版;4.作品简介(PDF版本,100字以内)。
心理情景剧
一、比赛主题
“心灵之窗”心理情景剧大赛
二、比赛时间与地点
时间:2024年5月8日 18:30
地点:博闻楼报告厅
三、参赛对象
信息工程学院2023级全体学生
四、参赛要求
1.参赛剧本要求原创,剧情合理,积极健康,构思新颖,内容要求紧紧围绕活动主题,聚焦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等方面进行创作。
2.剧目应着重反映角色内在的心理冲突和心理调适过程,剧情完整,表演流畅。
3.剧目表演时长限定12分钟以内,剧目表演可采用角色扮演、内心独白、镜像技术、多重替身、雕塑等心理情景剧常用技术,可结合哑剧、舞蹈、声乐等多种表演艺术,应易于通过舞台展示,鼓励融合各种艺术手法创新形式。
4.参赛各队伍需自备心理情景剧表演所需的相关服装、道具等,演职人员限定10人以内。
五、评选标准
(一)主题立意(45分)
主题与内容(10分):剧本需紧扣心理健康主题,内容积极健康,思路清晰。
现实关联性(15分):选材应密切联系校园或社会生活,真实反映大学生或其他群体的心理冲突,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和代表性。
创新性与亮点(10 分):剧本题材新颖,有独到见解和创新之处。
剧情结构(10分):剧情完整连贯,逻辑严密,起承转合分明,能够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思考。
教育启发性(10分):剧本需包含解决问题的启示或方向,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二)表演能力(40分)
演员表演(20分):演员表演大方得体,表情丰富自然,动作到位,语言流畅,具有感染力。
情感表达准确性(10分):能够准确表达剧中人物的情感,带动观众情绪,形象塑造生动逼真。
团队配合(10分):团队成员间配合默契,演出流畅无阻滞。
(三)舞台效果(20分)
视觉效果(5分):幻灯片、背景视频等多媒体设计精美,音乐搭配恰到好处。
服装道具(5分):服装、道具选择贴切,能够准确地体现人物身份和剧情场景。
现场氛围(5分):表演能有效调动现场气氛,吸引观众积极参与。
技术支持(5分):音效、灯光、场景转换等技术手段运用合理,辅助表演达到理想效果。
(四)表演时长(5分):遵守规定时长,超时将扣除相应分数。
(五)其他加分项:创新性、观众互动程度等。
六、相关要求
请各参赛队伍于4月18日(星期四)前将作品剧本上交至文明建设部邮箱xxgcxywmjsb@163.com审核,审核通过即可开始排练剧目。
心理情景剧、心理短视频参赛作品的版权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组织单位尊重并保障参赛作品的著作权,剧目所涉名誉权、肖像权、著作权等法律责任,均由参赛者负责。后期组织单位拥有参赛作品的使用权,使用方式包括在作品基础上进行改编或重排,在相关媒体平台进行公益宣传或播放。凡参赛者,即视为已同意本活动所有规定。
此次比赛纳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践教育任选项目,请22级、23级同学(专升本除外)在6月5日前登录学习通提交活动心得。
其他未尽事宜,由文明建设部负责解释。联系人:许老师;联系电话:13074656066。
信息工程学院
2024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