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工-教研】数智赋能教学主题研讨会: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未来
作者: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 来源: 时间:2025-04-03 浏览:
在数字化时代,教育领域正经历深刻变革,数智赋能教学成为热点话题。本次研讨会聚焦数智赋能教学的实践与未来,汇聚教师智慧,探讨教育生态重塑。
王旭老师首先介绍了数智赋能教学,强调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必然趋势,教师角色重构与能力跃迁是关键。数智化“新教师”需掌握前沿技术工具,平衡技术理性与教育温度。教师角色需从传统知识传授者向“学习设计师”“成长陪伴者”“数据决策者”转型。王老师指出,教师需利用思维导图工具构建个性化学习脚手架,通过虚实融合场景设计与学生主权赋权,构建沉浸式、自主化学习生态。
胡松老师从实验员角度分享数智赋能教学方法,提出教师需突破“技术使用者”定位,成为“技术教育价值解构者”与“人机协同架构师”。能力升级需围绕教育设计力和进化迭代力展开。教育设计力以教学目标为锚点,构建“技术-能力”精准映射;进化迭代力建立“动态适应”机制,驱动教师与技术生态共生共长。胡老师详细介绍了利用思维导图工具、AI测评和数字电路仿真平台等技术手段,构建个性化学习路径和沉浸式学习生态,激发学生潜力。
张雷老师从大模型角度分析赋能备课和上课,指出大模型可提供丰富教学资源和智能化教学支持,释放师生潜能。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大模型在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智能答疑与自动批改,以及数据分析工具了解学生需求方面的应用。大模型智能化评估不仅关注考试成绩,还分析课堂互动、作业完成质量、思维轨迹等过程数据,生成学生“数字画像”,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为教师提供教学改进依据。
徐衙迪老师结合个人经验,分享了数智赋能教学的要点。他强调了智慧课堂与在线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技术融合创新重构教学场景。徐老师还探讨了智能化教学支持如何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效率,以及教育评价智能化如何从“结果”到“过程”的转变,实现多维度评估体系。
本次研讨会为数智赋能教学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和实践经验。在“人机协同”的新范式中,教师需要以教育智慧驾驭技术工具,以人文关怀平衡技术理性,最终实现“育人为本”的核心价值。未来,我们期待在数智化浪潮中培育出更多兼具创新力与人文精神的新时代人才。这需要教育者不断探索和实践,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高效和富有创造性的学习体验。通过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利用先进的技术工具,我们可以构建一个更加智能、灵活和包容的教育生态系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信息工程学院 4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