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信息工程学院 > 学院新闻

【信工-讲座】哈工大刘海波教授专题讲座: 《人工智能技术在虚假新闻辨识中的应用》

作者:信息工程学院  来源: 时间:2022-12-01 浏览:

2022年11月30日下午13:30至15:30,哈尔滨工程大学刘海波教授受我院邀请,以《人工智能技术在虚假新闻辨识中的应用》为题,为我院师生开展了线上学术讲座,线下会场设在北校区思源楼A111,由高巍巍院长主持。

 image.png

刘海波教授提出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的不断进步,为造假者和犯罪分子使用危害性更大的在线操纵术和深度伪造提供了便利,使得辨识虚假信息的难度大幅上升。人工智能(AI)在赋能治理互联网日益泛滥的虚假信息问题方面优势明显。先进的AI模型不仅能够更加精准地识别虚假信息特征,判断社交媒体机器人传播虚假信息的策略,还可以大幅降低检测时间和成本。同时,AI技术还可被整合到多种社交媒体应用程序中,及时为用户标注虚假与误导性信息,帮助用户习得识别虚假信息的方法。

刘教授首先通过简单通俗的例子引导大家迈入AI世界的大门,由浅入深,从专业角度阐述了AI产业应用价值,介绍了什么是虚假新闻、什么是AI思维,生动有趣地介绍了AI算法及安全伦理。接着,刘教授深入讲解了AI生成虚假新闻的原理和方法,包括基于ERNIE-GEN的虚假新闻生成、基于GTPT2中文模型假新闻生成以及基于PPLM模型假新闻生成。所生成的假新闻可作为算法训练和测试。然后,他将假新闻识别方法分为两大类分别介绍:基于常识推理的虚假新闻辨识(是否符合逻辑,可解释)和基于溯因推理的虚假新闻辨识,前者先构建常识图谱再进行匹配,后者找出与主题相关的历史数据再判断历史数据与主题的相关度。两类方法均取得了一定效果,也存在局限性,例如它们只能检测数据库已收录的虚假信息种类,尚未收录的新种类仍然需要通过人工检测。因此,AI检测虚假信息依然面临的挑战,有赖于大家的共同努力。最后,刘教授指出AI驱动的虚假新闻催生信任危机,但可以利用机器学习弱点找到虚假视频破绽。虚假信息识别是一个高度复杂的问题,一方面是虚假的定义并不明确,需要不确定性建模;另一方面是标注很困难,需要小样本学习方法。目前,机器学习算法的准确率尚不足以完全取代人类,但已能够辅助人类更快更好地审核新闻。

 image.png

此次讲座让我院师生意识到AI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从专业视角感悟了AI的魅力,提升专业素养的同时收获了快乐。

刘海波教授简介: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系统仿真学会秘书长,黑龙江省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网信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工程教育与产业人才培养联盟理事,黑龙江省级教学名师、智海AI课程国家级虚拟教研室负责人,现从事智能计算与安全等方向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编辑修改:吴暾华)